欢迎访问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新进教师   >   正文

2021年新入职教师举行线上全员试讲​—二组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23

2021年新入职教师举行线上全员试讲—二组

 

4月23日上午,2组10位新进教师(潘琳琳、张芸、相光鑫、赵庆洋、鞠芳凝、张铁峰、张延丞、朱莹莹、黄升平、孟祥翔)完满完成了线上磨课活动,磨课以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特邀中医学院徐胤聪老师和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陈聪老师对每位老师的“说课”和“授课”两部分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指导。新进教师们认真听取了指导老师的建议,并在磨课后发表了各自的体会和收获。通过此次磨课,两位指导教师无私的传授了各自宝贵的教学经验,新进教师对“说课”和“授课”有了更深地了解和感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进教师感悟与收获

潘琳琳老师感悟与收获: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此次磨课活动之前,我对“授课”和“说课”一直都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概念。但是经过前期老师们的讲座指导和本次参加的磨课活动,我对两者终于有了清晰的界定。俗话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此次磨课活动,我真正的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深刻的体会到老师如果想要讲好一门课,那么课后就必须下大功夫,做好充分的备课,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而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我深知,在教师这条路上,我还需下大功夫,不断提高和磨练自己。

张芸老师感悟与收获通过这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磨课活动,我体会颇深,也获益很多。从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参与磨课老师的教学特色,从而可以做到取长补短,借鉴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指导教师的授课方法指导及磨课点评,为课程中思政素材的挖掘能力,教学临床应变能力、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的提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极大提升了自己的备课主动性及授课能力。

张铁峰老师感悟与收获通过本次磨课活动,使我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通过磨课、试讲,把自己日常讲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修正。有几点体会。一是基于设计的教学是高质量教学的前提保障教学设计是谋篇布局,让我对教学目的的实施更加有规划、有信心。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教之有度。对问题的提出、学生的互动、教案的引用等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把好教学质量关。二是不断反思及时总结是持续教学改进的重要方法通过磨课试讲,及时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指导老师的建议,新老师之间的交流,为不断改进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解决存在的不足提供了重要帮助。磨课使自己更加了解教学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三是磨课试讲是提升教学质量非常好的形式。磨课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详细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辅导,进行点评,极大提高了新老师的教学水平。以上一点体,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磨课活动。

朱莹莹老师感悟与收获:感谢各位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给我们新进教师提供了如此优质的培训平台,让我们对自己的授课进行一次次打磨,本次第一轮磨课历时近3小时,我受益良多,不但感叹于众多新进教师的多彩的授课方式,最后徐胤聪老师对我们每位新进教师精彩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多种授课方法,也了解了自己授课中的不足。磨课的过程是我们自身能力提高的过程,磨课是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磨。经过本次磨课,无论是在教学能力还是在教学效率方面我都有很大提高,在之后的磨课或未来的教学中,我也将丰富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履行好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

张延丞老师感悟与收获这次磨课活动总共有10位新进教师一起参与了备课、上课、评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大家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两位指导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通过这次磨课活动,我对教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教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有机会向其他9位老师的优点进行学习请教。希望今后的活动可以使我们对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

赵庆洋老师感悟与收获:通过本次磨课比赛,看了同事们精彩纷呈的讲课后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这次参赛的心得体会。通过本次比赛,我深刻体会到了“说课”的概念。说课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课,但却是上课的一种预演。说课的关键就是要“说”,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特别是要说理论依据,即:为什么这样教。这不单单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更是一个人教学理论的基础,教学思路的阐述,说,当然要力求精炼、到位,但并不是要简单的一语带过,而是要有理有据。此次比赛活动,不但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尽情展示、学习、反思、认识和提升自我的一个良好平台,也让我也领略了其他老师的风采,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优秀选手的说课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都非常出色,自已深感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我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博采众长、缩短与他们的差距。这一路的努力、学习,都是为了回归课堂,把每一节课上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都有所得。也真诚的希望与各位老师有更多的交流,让我们共同进步!

鞠芳凝老师感悟与收获:本次试讲的内容是“中医文献概论”课程中“目录的产生”一节,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目录学产生的历史,理解“目”“录”“目录”的含义。通过此次磨课,发现了自己在讲授基础课程时的不足,对于基本概念不应以简单地讲述为主,更要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本组成员对待此次磨课态度端正,准备充分,有的教学方法多样,有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思政内容突出,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将加强与组内成员及带教教师的沟通,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自己整理中医古籍的实际案例与学生互动,并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职业素养。

相光鑫老师感悟与收获:4月23日,我们二组开展了新进青年教师磨课活动,听了9位青年教师的课,9位教师的个人风采、课堂教学的设计水平、教学模式的探索的体现等诸多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以下是本次听课的感想:第一,在课程思政方面。全部的教师都特别注重课程思政的设置,能够做到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不生硬。另外,课程思政的形式也比较丰富,如张铁峰老师的诗歌思政,诗歌选择多样,与课程内容结合精准。第二,在教学理念方面。所有教师都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黄升平老师的刑法课用武侠小说人物为架构进行讲授,比较吸引学生。

第三,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各位老师都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直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议中学,在议中品,在议中悟。能够细致、准确地标明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并把课程内容讲解的清楚,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第四,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教师基本功扎实。9位教师不单单是在设计活动上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启了思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看出各位老师具备良好的教学功底。

通过本次磨课,我从各位老师的授课中学到很多知识与技巧,在以后得讲课中能够加以利用,另外也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感谢徐胤聪、陈聪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反馈意见。

孟祥翔老师感悟与收获:参加了本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磨课活动,我深感成为一名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合格的教师非常不易。准备教学设计、完善课件、整理讲稿以及正式试讲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完备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学新手,我感到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欠缺,最主要的教学设计不够有创新性,语言表达也不够流畅。希望在今后我可以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不当夯实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黄升平老师感悟与收获:我是新入职教师黄升平,参加了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磨课活动,收获颇丰。磨课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要做好以下三点:一、认真备课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查阅资料,根据三维目标,准备出适合学生的一堂课,法律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要查找有趣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二、设计到位课堂设计要有主线,如果没有主线,课堂内容过散,对学生掌握知识没有益处。比如要理解法律概念、构成要件、特殊情况等,这些构建都是沿着正当防卫这条主线来的。当设计初完善的流程时,知识目标也必然能够达到。三、评价到位课堂中评价有非常大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作用,调控作用,交流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评价方面我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对评价性语言的积累。这次的磨课非常具有收获,当课上完后,依旧还沉浸在讲课的氛围中。大家互相评价,资深的教师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可谓是受益匪浅。磨课只是暂时的,我们追求卓越的课堂效果是永恒的。一个好的教师就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相信在未来,每一位山中医的教师,都会突飞猛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