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改前沿   >   正文

“疫情与教育”成果公报--疫情下中医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6-13

一、内容摘要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中医药专业的教育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们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中医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为切入点,用文献调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课程特点,教学改革方式,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关键词

疫情 中医基础 教学研究

三、引言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春燕主持的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下中医药专业的教育现状与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20YZB004),参与人:朱姝、王瑞祥、刘红燕、刘巨海、李文华。

本课题受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助,主要研究疫情下中医药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研究以“疫情下中医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和“中医文化与生命教育”为两个切入点展开研究,提出相应改革对策。研究时间自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研究需形成公报2份,研究报告1份。

四、课题负责人 王春燕

五、课题组成员 朱姝 王瑞祥 刘红燕 刘巨海 李文华

六、成果内容

1.问题缘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1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适当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开学时间待定。随后于2月5日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中医基础类课程一直以来以线下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如何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以及后疫情时代与线下教学的衔接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研究内容与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分析中医基础类课程的特点,通过对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实践进一步总结疫情下中医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3.研究结论

3.1中医基础类课程的特点

3.1.1课程内容理论性强

中医基础类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课程群,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理论。但是基本原理的理论性较强、语言艰涩难懂,基础知识涉及面广而繁杂,内容相对枯燥。

3.1.2教学对象以低年级为主

中医基础类课程是中医专业学生入门必修课,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同学。这些同学初入大学,初涉中医,在学习上表现为“两高两低”,面对这一类的课程“热情高,用时多”,但由于不得要领就会出现“方法少,效率低”的情况。最终的结果就是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3.1.3教学需要背景知识多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医基础类课程一直存在这样的误解,那就是中医基础知识内容固守陈规,更新缓慢。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中医基础知识的更新自然是滞后的,但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中医的理论与临床之间并没有现代医学的基础、临床那种泾渭分明的界线,临床不断的实践持续充实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来源于实践,形成于中国古代哲学背景之下,基于这一特点,中医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哲学,古汉语等多方面的功底。

3.1.4与后续课程融贯性强

中医基础类课程不是独立的,与后续课程有着很强的融贯性,是后续临床基础课程、临床课程的基础课,此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开展。

3.2中医基础类课程线上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3.2.1优势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中医基础类课程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对教学场地的要求不高,无需实验室等的配置。

从学情上来看,我们的课程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自控力相对中小学生要好。网络课程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学生的专注力与听课效果,传统的线下课堂在教室内进行,老师可以同步关注所有同学的听课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线上课程失去了空间的约束,更多的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在这一点上,大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课堂氛围上来看,网络课程大家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没有了传统教室束缚,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也更加积极踊跃。线下课程中,课堂提问对于部分性格内向或者不善于在众人面前发言的人来说,固定的空间以及与老师面对面的情况,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所以经常会出现只有几个较为活跃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情况。而网络课程,空间的距离无形中也减少了这种压力的存在,使得交流起来更畅通。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以文字进行讨论时,比语音讨论更为活跃,这一点考虑是由于部分同学的文字表达优于语言表达。

3.2.2挑战

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保证上课质量的关键。所谓有效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依靠声音或者是语言,还有表情,肢体动作等。在线课堂可以保证一部分的信息载体正常传播,比如声音;甚至有些载体的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比如网络资源等;但是也丢失了一部分信息,那就是师生的表情,肢体动作等。虽然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镜头,但一是不够清晰直观,再是不够同步,缺少了真正面对面讲授的真实感,从而影响了信息的表达与传送。美国SREB也指出传统课堂教师所使用的词汇和肢体语言必须被翻译到网络环境中才能成功。这一点对于理论性强,较为枯燥晦涩的一些中医基本理论和知识显的更为突出,这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课堂讨论与互动来进行弥补。再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进行改革与创新,特别是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枯燥的、没有实时反馈的内容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专注力,尽管已经是成年的大学生,为避免这一点,我们在网络直播时控制时间,将原有的课时安排更多样的学习方式。

4.政策建议

4.1加强基础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疫情下中医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教学资源、网上答疑与讨论、作业批改等诸多功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满足线上教学需求的同时,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及辅助教学功能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网络教学平台的一些功能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照本宣科知识占用的时间,在有效的上课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大力加强基础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对中医药学专业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2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布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来提升其信息素养是本次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方面。实践证明,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完成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差参不齐,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相同的作业,由于信息素养的不同,完成度及完成质量各不相同。因此,建议在本科生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适当加重信息素养类课程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提高。

4.3加强对师生沟通能力的提高

沟通是教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线上课程对于师生沟通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量线上课程开展,虚拟空间的授课,没有了课堂上的观察,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较之以前更难把握,课堂讨论也相应转变为线上讨论,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线上讨论进行时,文字的讨论明显多于语音的讨论,也就是大家更倾向于书面的沟通方式。以上种种情况使得师生有效沟通这个问题再一次提到我们面前。因此我们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来切实有效的提高不仅是教师也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