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背景下,课题组成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化“危”为“机”,利用线上直播+云班课互动的方式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理论教学方面,采用腾讯课堂直播+云班课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面,团队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和所教班级同学们偏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最终的评价考核更加科学可靠、客观公正。教学改革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学生和同行及学校认可,实现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混合式教学 教学评价 社会实践
课题编号:2020YZB047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负责人:武东霞
主要成员:甄红菊郭鹏 孙连华 于方贤 张燕 李岩磊
课题责任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一、问题缘起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日益渗透学生和老师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巨大挑战,传统教学中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2)师生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状况,并且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师生互动交流有限,教师不能及时获取学生反馈的问题并逐一解答;(3)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完善,过于单一,注重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表现只是局限于终结性评价,难以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追踪和评价。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课如何和新技术有机结合,让课堂占领手机而不是手机占领课堂,从而吸引学生到理论问题的学习上来?如何利用智能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如何加强学生全过程管理和考核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2020年初,面对突发的疫情,课题组转危为机,开始探索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疫情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主要在线上进行,更多的是一种课前、课中、课后的资源和活动的有机结合。在缺少传统的学校学习氛围和同伴支持背景下,想要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本课题主要探索如何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思政课在线混合式教学,具体涉及到以下方面:
1.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疫情背景下,探讨用直播课和云班课平台互动替代原来的见面课的方式和路径,探索如何用云班课平台里面的课堂提问、头脑风暴、讨论建议、作业、测试等功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如何利用线上和线下的资源,让学生有所学;怎样组织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让学生有所问。总之,通过实践,探索切实可行、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
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传统的“结果”决定一切的评价方式转变为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有效的评价策略可以很好地激励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需要考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效等方面。最终的过程评价成绩不能由教师独自决定,而要参考学生自身、团队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即将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团队评价又由队内互评和队间互评相结合。这些评价可以通过云班课这个信息化的平台来实现。
(二)采取的措施
1.理论教学方面,腾讯课堂直播+云班课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借助直播平台和云班课信息平台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借助云班课平台,以直播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课前上传资源和任务单进行前测,课后作业拓展训练和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课中精讲重点难点,开展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小组作业及多种评价活动,把课堂从只有少部分人参与互动变为教学过程全员互动,把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未知变为学习内容的智能化跟踪反馈,把“一考定一课”变为教学全过程考核,得到了学生认同,获得了学校认可推广。
2.实践教学方面,团队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和所教班级同学们偏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1)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开展我心中的思政课实践活动。
以微电影、微话剧、书法、舞蹈、诗歌、绘画等形式谈谈对疫情的感悟,同学们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疫情中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及中国制度的优势,提升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也展现了同学们丰富的创造性和娴熟的新媒体运用技术。
(2)以“讲微课”形式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精心选题、准备资料、做课件、备课到自己录课或在线上讲课,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同时也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
(3)以大学生校园、家乡、周边为依托,开展和本课程及大学生相关的社会现状调查。大学生大部分选取的都是以身边的人和事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涉及的范围有两种,一种是以自己的家乡为对象,选取的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各种变化,生活水平、周边配套、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精神文化的变化,反映人民在各个方面的获得感,另一种主要是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所展开的调查,反映新时代大学生的新面貌以及和他们相关的新时代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
(3)以济南周边及大学生家乡红色文化为依托开展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济南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济南战役纪念馆、党史陈列馆、解放阁、省博物馆等为本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样本。部分同学也选取家乡的红色基地进行了线上参观,如沂蒙山区、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等。结合红色资源同学们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及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成果作为本门课程的最终的考核内容,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初向同学们明确了实践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实践形式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的实践内容及题目,并进行了严格的论证。对实践成果也做了需要实践活动的图片、视频和实践报告的要求。最终实践成果由同学们上传 “云班课”平台由同学们互评和老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实践成果。
3.考核评价方面,把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
如前所述,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后,所有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都会被老师设计在云班课里,记录在云教学平台数据系统中,积累成为过程性考核的有力依据。思政课考核中30-50%的平时成绩,不再是印象分和出勤分,而是学生在全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轨迹和学习行为的数据分。这种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最终的评价考核更加科学可靠、客观公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思政课教学改革力求使得课程“有趣”且“有用”。思政课程使用直播特别是运用云班课平台辅助教学后,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课堂主动参与学习行为明显增多,对教学考核的公平性也普遍非常满意。100多人的大班教学课堂满意率大幅提升,满意率平均不低于95%。
在实践成果提交时,同学们针对实践课谈了自己的感想,普遍反映良好,认为实践课很接地气,他们愿意多开展此类的实践活动,能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并通过给其他小组评分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所得所感,更进一步了解新时代社会发展,提高了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使用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和学习有92%的同学认可度较高。
三、研究结论
经过前期的实践和建设,课题组老师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初步构建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混合式云教学模式,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课堂、学生、教师三方面都发生很大改变,课堂变化表现在出勤率上升,课堂黏性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变化体现在学习时空变化,学生可以任何时间地点碎片化的学习;学习方式变化,由过去要我学变为现在我要学;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率提升;教师变化表现在能够有效掌握学生学习反馈,同时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声誉。这一切都说明教学改革是成功的,课题组负责人在教务处发布的教学质量信息简报中曾两次得到表扬。
四、政策建议
1.在海量的资源和信息中,精选和思政课所讲主题更为密切的资源。
2.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3.目前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抗疫故事和抗疫精神也要持续融入思政课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