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网站!
3月17日下午,以“基于临床能力培养的教与学”为主题的第四十二期“稷风”沙龙在附属医院东院区教授餐厅举办。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文玉主持,校长李可建出席活动并讲话。
李可建充分肯定了本次沙龙的研讨成果,对各位教师在临床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表示赞赏,并提出三点建议:一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动教学内容的重构与融合,基础课程教师要主动对接临床需求,打造“基础为临床服务”的教学链条,临床课程教师则要打破学科壁垒,强化症状学思维、临床决策能力和多学科协作意识。二要以“能力进阶”为主线,革新教学方法与实施路径,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模式,强化情境教学、深化问题导向、善用数字赋能。三要以“协同育人”为共识,构建基础与临床贯通的育人共同体,临床能力培养需要基础与临床教师的深度协作,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和有关学院搭建好桥梁,共同开发跨学科整合课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与会教师从临床课、基础课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临床课教师表示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三要提升教学基础技能,注重对学生西医知识的强化,提升带教质量。基础课教师表示一要创新教学模式与团队建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临床课和基础课教师可开展集体备课,加强教学团队的融合,形成教学合力;二要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转变;三是以考促学,督促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借助AI技术推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教师表示一要强化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从中医医生成长的自身规律出发,加强西医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医学素养;二要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解决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问题;三要优化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体验,加强教育教学的横向交流。
本次“稷风”沙龙的举办,为学校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临床能力培养的方向和路径。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