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成果奖   >   基于书院制的中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成果报告   >   正文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1-12-29

中医卓越人才书院制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总结报告

 

高树中   刘更生   王  欣   马玉侠   任  健

宋咏梅   王经武   罗文君   张  帅   李先强

 

 

为充分发挥齐鲁中医药文化渊源深厚的学术优势和长清作为扁鹊故里的地域优势,培养潜心学术、功底扎实、传承创新的高水平中医临床卓越人才,打造我省中医教育教学改革的特区,引领示范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山东中医药大学设立扁鹊书院,开始了扁鹊班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成果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60余年以来,学校始终站在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前沿,坚持探索既能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特征、又能充分体现中医药教育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全国中医高教改革的先行者。1985年,即开办全国唯一的、开长学制先河的中医少年班,之后创办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中医文献班、中医全科班、针推外向班等。2006年,创办被业界誉为“中医基因工程”的传统中医班,成为中医传承型人才培养的示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学校系统总结办学经验,结合新时代对中医教育的新要求,尤其是面对山东中医药人才“山多峰少”的局面,学校以中医卓越人才为切入,按照“遵循规律、立足长远、不破不立、先行先试”的原则,着手开始新一轮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6年,按照“传统师承与现代教育结合、通才教育与个性发展结合、经典思维与临诊能力结合、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结合”的原则,本着“本硕打通、整体设计、厚重基础、强化实践”,进行中医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全方位实践,推进医教协同,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成果实施以来,充分发挥齐鲁中医药文化渊源深厚的学术优势和长清作为扁鹊故里的地域优势,创立扁鹊书院,打造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个书院制办学模式;重构中医药课程体系,形成了10门以能力为导向的中西医整合课程,其中4门获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建立了新师承教育体系,聘任17位国医大师为扁鹊书院首席专家,形成“学业导师+临床导师”的双导师制;学生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银奖。成果在《人民日报》专题整版报道,在10余所中医药院校推广应用,在业界获得了广泛认可,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二、主要解决问题

1.院校中医教育培养模式相对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沿袭以西律中,中医传统的书院制、师承等模式融入不足,缺乏系统解决问题的机制体制,“道术不通、医药不通、内外不通”的现象普遍存在。

2.中医课程内在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脱离了中医学术所固有的整体性、全科性,目标性不强,整合性不足,难以实现对学生中医思维、临证能力的系统性培养。

3.中医临床实践资源利用不充分。临床实践没有贯穿中医教育全过程,优质临床资源没有转化为实践资源,缺乏多元立体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改革的方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建设中医人才培养特区

书院是中国古代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蕴含着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学校创建国内首个中医扁鹊书院,建设高等中医药特色特区,突出书院“重传统、重师承、重经典、重自修”的特点,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仁医仁术,重在培养模式创新、整合课程重构、实践体系再建,融合“根于经典、习在临证、学有所宗、术贵精专”的传统师承核心要素,建立较为完善的预科制、导师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特色鲜明、立体多维的中医卓越临床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齐鲁样板。

以“读书、临证、修悟为基本形式,坚持阅读中医经典原著,强化名医名师导读,定期开展读书报告,古籍中去体悟中医思维,做到原汁原味,应知应会,常读常新,书院选列的20本中医古籍经典精读书目已列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重点出版计划。

(二)突出中医特色,重构中医核心课程体系

中医的底蕴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在扁鹊书院的大框架下,基于整体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优化,厚实文化、扎实经典、夯实能力,构建三条主线,五个模块”,即中医辨证思维、中医临诊能力和西医诊疗能力三条主线,中医文化、中医经典、中医综合、西医综合和实践综合五个模块,打造紧密衔接、连贯有序的“中医文化课程--中医经典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新课程体系,形成10门新的整合课程。

突出“温经典”教育理念,实现经典教学融入学习全过程。完善“五阶中医经典教学模式”,即诵--坚守根底,熟读成诵;学--以导促学,早学经典;化--原著原案,体悟内化;用--教学门诊,学以致用;讲--朋辈交流,融会经典。

(三)强化习在临证,打造立体综合实践体系

按照“悟道明理得法、精医会针达药”的要求,突出“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坚持问题导向,将解决临证问题能力纳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五年一贯、融合中西”的实训课程体系,围绕提升学生中医传承能力和临床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整合国内优质中医教育资源,打造医针药结合、校内外融合、虚拟和实操配合的全员、全程、全维度立体综合实践体系。

一年级预科开设中医基本能力导习,二年级线上跟师见习,三年级跟师门诊,加强临床模拟实训;四年级参与教学门诊,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应诊。五年级综合医院强化西医实习,综合中西医应用。在全省6家三甲中医院和全国广东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4家中医实力最强的中医院设立实践基地。

四、重构整合课程体系

(一)突出中医文化素养

设置《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医文献概论》、《中医书目导读》四门必修课程。其中《中医书目导读》课程14学年均设置,采取按照指导书目,在导师指导下选读的方式授课。

设置《书法》《中国古代音律》等选修课。

(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现行的中医药院校教育套用西医学科范式,课程划分过细,割裂了中医整体观念思维。扁鹊班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固有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内容优化和课程整合,夯实中国传统文化及国学基础,弱化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界线,强化中医经典与中医技能,加大中医辨证思维训练。

1.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基础或总论部分融合形成《中医基础学》。

2.以中医病、证为纲,以案例为切入,重在中医基本辨证思维讲解,融合原中医基础课程各论部分形成《中医证治概要》。

3.为中医经典课程早学做准备,强化中医经典课程之间的联系,以《伤寒论》学习为引导,融合《神农本草经》,整合版本、中药、方剂学等内容形成《中医经典导读》。

4.以中医内科学为基底,整合中医内、外、妇、儿科的核心内容,减少课程内容的冗余,整合《中医临床概论》,通过加强课程实实践教学完成临床课程学习。

5.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中医的非药物疗法特色,整合中医各类简便廉验的适宜技术,形成《中医外治学》。

6.以精讲够用为原则,将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整合为现代医学基础,按照系统整合西医临床课程。

(三)创新经典教学模式

1.增设《难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课程。增开《李克绍与伤寒解惑论》、《中医医案与临证思维》等课程。

2.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3门中医临床经典课程“回归临床”,创新中医临床经典课程体系及教学新模式,与师资队伍、配套教材、临床基地建设等相配套,创立了重经典、强临床新的中医临床经典教学体系。

3.按照诵、学、化、用、讲的模式,创新中医经典教学模式,“诵”即树立“中医的根底在于背”的理念,“学”即强调“提早开课,先入为主,先诵后学,以导促学”,“化”即从中医经典学术流派中临摹如何学用经典,用中医经典医案PBL实训感悟中医临证思维,“用”即通过实训室、中医临床,创造学生应用中医经典的临诊环境。“讲即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中医经典学术交流,增强学生对中医经典的融会贯通能力。

4.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从“以经释经”走出来,不以增加学时为强化中医经典教学的重要手段,以六经、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核心,突出中医经典课程的首要地位,强化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训练,贯彻“思辨”和“致用”,授人以渔,示人活法,注重经典课程与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实验实训和创新创业的衔接,形成了从主干课、拓展课到提高课的独特课程体系,并通过修改完善教学计划的方式,固化到扁鹊班人才培养方案中。

四、成果的创新点

(一)机制体制创新:建设国内首家中医扁鹊书院

书院是中医卓越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首次将书院制引入到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因学校坐落在扁鹊故里长清,以“医宗扁鹊”为名设立扁鹊书院。书院院长由学校校长、全国岐黄学者高树中教授担任,以打造国内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特区和中医药学术繁荣的稷下学宫为己任,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明晰书院职责,采取灵活措施,实现了校内外各类优质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通过书院制的建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根于经典、习在临证、学有所宗、术贵精专”的培养理念,运用“读书、临证、修悟”的培养方法,实现学生“悟道明理得法、精医会针达药”的培养目标,创建卓越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内容方法创新:重构中医教学内容方法体系

书院是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先行区。发挥书院管理模式灵活、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对中医药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筹划、整体推进,按照分阶目标,创建了10门全国中医药院校独创的中医整合课程,形成中医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方案。二年级整合中医与文化,以医道厚实文化功底,知医理;三年级整合理法方药,以临证夯实理论基础,懂医术;四年级整合临证经典,以思维强化临床应用,会思辨;五年级整合中医西医,以融合促进中西汇通,精于用。突出书院重自修的特点,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书院自主学习中心,加强朋辈协作互助学习实践,促进学习动力内生。

(三)实践教学创新:创建“三段师承”特色实践体系

书院是中医药名师荟萃的传承高地。遵循中医传统师承的基本规律,完善现代师承机制,以跟师临证为主线,先后聘请21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51位省级名中医药专家组成的名师团队,建立传承工作室、师承教学门诊、线上智慧师承系统,形成“名院+名医+名科”的中医师承实践体系。建立“五年一贯、融合中西”的实训实习体系,打造医针药结合、校内外融合、虚拟和实操配合的全员、全程、全维度立体综合实践体系。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学生中医药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近三年连续调查显示,扁鹊班学生中医思维和中医临证能力显著优于其他同专业学生,连续三年在全校中医基础综合考核中,平均分均列首位,并高出其他班级22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人均阅读中医经典图书7.6本,掌握中医临床优势技术3.7种,在临床考核中,学生大多在三年级即可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治,每人年均完成独立完成诊疗病历90余例,在全国医学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取得中医赛道预赛全国特等奖,决赛全国银奖。

(二)促进教师增强教学主动性、提升教学水平

新建教改课程10门,其中《中医文献学》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中医外治学》《系统辨证脉学》《中医证治概要》《中医医案与临证思维》获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医证治概要》获山东省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山东参加全国决赛获得三等奖。围绕扁鹊书院教学改革,组建教学改革团队6个,设立校教学课题20项。课程主讲教师获全国中医药教指委青年教师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项。

(三)中医药教育界广泛积极评价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周仲瑛对扁鹊班教改高度评价,20余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受邀成为扁鹊班特聘首席专家。在山东省中医药大会上,原省委书记刘家义讲话中要求“要探索扁鹊班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并写入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中。

(四)改革理念和模式形成有效辐射

学校多次在各类论坛做扁鹊班教改报告,改革理念被其他兄弟院校广泛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前来调研10余次,现在全国已有3所院校成立中医书院。

(五)社会媒体更加关注中医药人才培养

2018223日,以扁鹊班为重点,《人民日报》用整版报道了学校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齐鲁晚报、新华网等媒体追踪改革进展。被《中国中医药报》《齐鲁晚报》及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连续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明视察中,高度赞扬了我校书院制中医人才培养改革。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