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成果奖   >   医文融通 固本开新——中医文化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   申报书   >   正文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18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称: 医文融通 固本开新

——中医文化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姓名:王振国 张文玉 刘更生 宋咏梅 范磊

叶蕾 臧守虎 王琳 王春燕 徐琬梨 张蕾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 滨州医学院

成 果 分 类:教学综合改革

类 别 代 码1 1 1

推 荐 序 号

成 果 网 址https://jsfz.sdutcm.edu.cn/jxcgj/xkzc

_msyl__zywhkctxzgysj/sbs.htm

推荐单位名称 山东省教育厅 (盖章)

申 报 时 间 202210 25




承诺书


本人申报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郑重承诺:

1.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2.成果奖评审工作期间,不拉关系、不打招呼、不送礼品礼金,不以任何形式干扰成果奖评审工作。同时,对本成果的其他完成人提醒到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接受取消参评资格的处理。

3.成果获奖后,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宣传、培训、推广等相关活动。


成果第一完成人(签字):


月  日



填写说明

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成果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领域进行分类。分类和代码为:“大思政”教育-01,基础学科人才培养-02,新工科-03,新医科-04,新农科-05,新文科-06,创新创业教育-07,教育教学数字化-08,教师教育-09,教学质量评价改革-10,教学综合改革-11,其他-12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其中:

ab:成果分类代码

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 1,继续教育填 2,其他填 0

4.推荐序号由 5 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由系统根据推荐单位自动生成,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申报单位需提供一个成果网址,将认为必要的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撑材料放在此网址下,并保证网络畅通。

6.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7.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实践检验期应从正式实施(包括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8.本申报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4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复印无效。

9.指定附件备齐后合装成册,但不要和申报书正文表格装订在一起;首页应为附件目录,不要加其他封面。



一、成果简介












































获 奖

时 间

奖项名称

获 奖

等 级

授 奖

部 门

2022-03-01

学科支撑、名师引领

——中医文化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特等-山东省教育成果奖

山东省教育厅

2022-03-01

中医学专业序贯式文化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等-山东省教育成果奖

山东省教育厅

2022-01-27

中医文献与文化

教师团队

其他-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育部

2021-12-30

王振国入选“岐黄学者”名单

其他-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10-30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医文献学概论

其他-国家级

教育部

2020-10-30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其他-国家级

教育部

2016-06-28

国家级精品资源公开课——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

其他-国家级

教育部

2019-12-18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药药性理论创新与应用

二等-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务院

2018-02-27

基于“三元论”的中药药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二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教育部

2016-12-29

王振国获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其他-省部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

2016-12-29

李峰获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其他-省部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

2011-09-02

王振国获山东省教学名师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21-02-08

刘更生获山东省教学名师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11-10-29

刘更生获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其他-省部级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20-03-02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医学史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教育厅

2020-03-02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齐鲁名家谈方论药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教育厅

2021-08-24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医医案与临证思维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教育厅

2021-08-24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医证治概要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教育厅

2021-08-24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伤寒论宣读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教育厅

2021-08-24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医膏方学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21-06-12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外医学史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21-06-12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21-04-08

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医文献学研究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21-04-08

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国医学史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21-04-08

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内经选读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21-04-08

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伤寒论选读

其他-省部级

山东省

教育厅

2002-03-01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

其他-国家级

教育部

2012-10-0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

其他-省部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2-10-0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科

其他-省部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2-10-0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金匮要略学科

其他-省部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2-10-0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各家学说学科

其他-省部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1-10-18

全国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

一等-国家级

教育部中医教指委

2019-11-17

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

特等-国家级

教育部中西医教指委

2017-12-24

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总决赛冠军

其他-国家级

教育部中医教指委

成果

起止

时间

起始: 2011 07

完成: 2015 06 实践检验期: 7

成果关键词

中医、文化、课程体系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具有重视中医文化教育的传统与优势。学校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科、内经学科等5个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拥有以国医大师、岐黄学者,以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引领的师资队伍。是我校中医文化教育的核心力量,自上世纪80年代起,面向我校中医类专业开设中医文化课程。

面对新医科建设任务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求,我校对中医文化教育进行深刻反思,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内容不系统、方法陈旧、资源单一、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不及时等问题,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着眼于卓越中医人才成长需求,遵循医文融通、固本开新理念,以“厚文化、通文献、明经典、强思维”为目标,形成“文史基础课程群”“中医文献学课程群”“中医经典课程群”的新架构,并通过打造教学新模式、开发课程新资源、建立运行新机制,重构了具有“四新”特点的中医文化课程体系。

该体系通过构建文史基础课程群,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的价值追求,开启守正创新的智慧源泉;通过构建中医文献学课程群,传授读书治学方法,提高古代文献阅读理解能力,夯实学生学术根基;通过构建中医经典课程群,融通经典知识体系,创新学习模式,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大医情怀。


本成果在我校2016级至2022级中医类专业实践应用,受益学生近万人;被甘肃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等14所高等院校借鉴。本成果支持我校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支持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4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功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主编行业规划教材12种,出版编著13部;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成山东省中医经典教学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本成果主要解决了以下教学问题:

1)原课程体系未遵循认知规律进阶性设置,课程内容缺失,时序不合理,课程门数少、选择面窄,致使文化基础与文献学方法对中医经典学习支撑乏力;中医经典教学局限于四大经典,传统文化基础与经典课程之间、四大经典之间、经典与临床之间缺乏联通,教学效果不满意。

2)原课程体系突出理论讲授,过度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中医思维训练;课程资源单一,教学平台与基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3)高水平学科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突出,学科领军人才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发挥不足,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


2.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重构课程体系,形成有序贯通、覆盖全程的课程结构

把握文史类、文献学、经典类课程定位,坚持全学段覆盖原则,确立必修基础、增加选修供给,完善结构、疏通壁垒、丰富内容,在原有13门课程基础上增设41门新课程,建成“医史课+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文史基础课程群;“文献基础知识筑基+文献名著原文训练”文献学课程群;“初级经典诵读课+中级经典案例配套课+高级经典实践课”中医经典课程群。突出文史类课程的背景与基础作用、文献学课程的工具与方法作用、以及经典课程的核心作用,形成贯通、相长的课程架构。

2)创新教学模式,保障一课堂有质量、二课堂成品牌

牵头制定山东省高校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指南,编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集,建成《大国风范:大医精诚》大型思政线上课,建设10门中医文化课程思政优质课。理论课堂引入“活页教材”“PBL教学”“对分课堂”等方法,力推启发式、研究型教学,建成16门中医文化教改示范课。增设中医文化实践课,开展传统文化体验课、中医经典查房,把教学从教室拓展到人文基地、中医经典病房,让文化知识与经典理论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元、成系列、成品牌,形成“知源中医经典讲坛”“《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等中医文化活动品牌。


3)强化资源建设,打造中医文化自主学习支撑体系

以信息化手段支持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名师名家精品视频课建设计划”和优质“微课”“案例课”建设项目,依托中国大学慕课网、智慧树网建设中医文化在线开放课程24门,英文、双语在线开放课程11门。以名师名家引领教材建设,主编行业规划教材12种、出版中医文化著作13部。以新媒体建设中医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创办微信公众号“中医典籍与文化”“格致山中”等。协同校内外资源,建设中医文化教育基地、中医经典实训室、经典病房,以及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4)改革机制体制,医教研协同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推行名师工作室制度,采取名师带徒举措,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保障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推行“大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开展文史、文献、经典跨学科的集体备课与教学观摩等活动,形成多学科融合的教改团队,产出2门融合型创新课程。推行学术开放日制度,每周定期开放研究院(室),吸引学生进团队、进工作室,通过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同学习团队。创新学术活动激励制度,承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中国(长清)扁鹊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

3. 成果的创新点

1)理念创新:提出“医文融通,固本开新”理念,依托优势学科资源,用传统文化与中医经典涵养大医情怀、夯实中医根基、创新发展路径

落实新医科建设任务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求,依托全国底蕴最厚、实力最强的学科资源,提出“医文融通,固本开新”理念,有效发挥了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内经学等师资与资源优势。以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引领教学改革方向,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我校以文化人传统优势,积极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新路径。我校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2)体系创新:率先构建“三群一体”的中医文化课程体系

以深厚的学科积淀为基础,率先构建“三群一体”的中医文化课程体系。确立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文史基础课程群、文献学课程群和中医经典课程群。厘清三大课程群之间的关系,明确每个模块的内涵与目标定位,解决了课程内容不系统、理论实践不连贯、课程资源不丰富的问题。吸收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增设2门融合性创新课程,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增设11门文献名著原文选读训练课程,支持学生按兴趣选修,提升中医古籍阅读与应用能力;增设中医经典案例课5门、实践课3门,促进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融合。

3)资源创新:建设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课程、教材与实践基地

24门中医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网、智慧树网上线后,被北京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近百所院校选用;在线思政课《大国风范》被中国教育新闻网、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大力推荐。12种主编教材被全国医学院校广泛应用,其中,《中外医学史》已印刷33次,20余所高校选用,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教材。13部文化类著作均得到行业专家高度评价,其中,《汉画像石与中医文化》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中医典籍与文化》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评价名单。学校中医药博物馆被认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学生传统文化功底厚实、中医经典理论扎实,学业成绩好、专业素养高

本成果在我校2016级至2022级中医类专业实践应用,受益学生近万人。由于受传统文化熏陶,我校毕业生具有基础厚实、作风朴实、工作扎实的特征,得到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高度认可。近三年,我校中医学类专业全国水平测试通过率保持前5。在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分别获得总冠军、特等奖、一等奖。

2)课程与教材辐射到全国高校,著作得到行业专家高度评价

本成果增设新课程41门,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主编12种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被全国医学院校广泛使用。出版中医文化类专著13部,得到行业专家高度评价。建设中医文化MOOC24门,应用高校近百所。

3)教师教学水平持续增强

本成果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其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名师,2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青年教师获全国中医经典传承大会中医经典运用之星第一名。

4)促进学科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本成果被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实践应用,支持该4个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成果依托我校中医医史文献文献科学、中医文化学科、内经学等7个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研发行业标准2项,牵头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项。

5)被12所高校借鉴、被知名媒体广泛报道

本成果被滨州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借鉴,促进其办学水平快速提升,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成果显著提高山东高校举办中医药类专业的热情:有12所高校布点中医药类(100510061008)专业26个,高校数量及专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本成果被甘肃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等12所高校借鉴,多次在全国中医药会议上交流,得到一致肯定与好评。

本成果被知名媒体广泛报道。中国国际电视台专访王振国教授并刊发:TCM cure through   Confucius wisdom。中国日报网在头版刊发:Intl forum seeks to   promote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CM culture;新华社刊发:国风潮起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山东卫视以“深入挖掘古籍资源,打造中医药文化高地”为题,对本成果进行了全面报导。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完成人

王振国

出生年月

19631

最后学历

博士

专业技术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副校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医高等教育管理;中医文献、中医文化教学及科研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联系电话

0531-89628317

移动电话

13505312372

电子信箱

zhenguow@126.com

通讯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负责人);

2022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2022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2022年,主编集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评价名单;

2021年,入选岐黄学者支持项目;

2020年,主讲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主编教材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教材;

2020年,撰写论文入选中医药学百篇优秀论文;

201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负责人);

2018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负责人);

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

2018年,主讲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6年,获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14年,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负责人);

201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3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负责人);

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1年,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长期从事中医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主持开展中医文化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不断提升中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负责总体规划设计。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指示为指导,推进中医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制定中医文化课程体系重构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实施路径、质量标准和进度计划,推动建设与改革。

2.开展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学实践。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增设系列文化课程、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完善学科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主讲课程《中医文献学概论》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行业规划教材《中外医学史》,该教材被评审山东省一流本科教材。主编“十四五”行业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

3.开展中医文献与文化科学研究。耕耘于学术发展前沿,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完成“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丹参深度开发、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项目;主持国家公共卫生基金项目“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建设项目”;担任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医藏》编纂项目学术办公室主任。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

4.组织成果推广与应用。积极开展成果总结,并通过院校交流、学术讲座、大会报告等形式进行推广应用。牵头主办“中国(长清)扁鹊中医药文化节”“海右讲坛”等品牌活动,推进中医文化学术交流与传播。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2)完成人

张文玉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6 8

最后学历

硕士

专业技术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教务处副处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高等教育管理;药事管理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联系电话

053189628056

移动电话

15275125560

电子信箱

zwenyu_sd@163.com

通讯地址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

2020年,主讲课程(第二位)《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协助负责人完成中医文化课程体系重构设计与实施方案制定工作,主要负责中医文化课建设与推广应用、成果总结凝练工作。

1.抓好中医文化素质教育模块课程建设。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省级重点教改项目《中医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05)。印发《关于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的通知》(校教字〔201720号),将中医文化通识教育模块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建设。印发《山东中医药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校教字〔201748号),推进中医文化课程MOOC化。

2.抓好中医文化课程推广应用。2017年,学校培养方案修订,将本项目研究成果写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修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校教字〔20171号),将中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全校推广应用。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医学分联盟副秘书长,积极推动中医文化类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

3.努力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丰富教学资源,强化课程建设,组织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43 门,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课程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3)完成人

刘更生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212

最后学历

大学

专业技术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医药教学及科研工作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联系电话

0531-89628320

移动电话

13969192658

电子信箱

704126059@qq.com

通讯地址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1年,主讲课程《中医医案与临证思维》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山东省教学名师;

2019年,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2019年,山东省优秀教师;

2019年,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2016年,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2011年,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主要承担中医文化、经典课程建设、教改实施与推广应用工作。

1.推进中医文化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推动中医学专业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提升古籍阅读能力,组织编写《中医名著宣读》系列教材,出版《中医经典背诵》、《中医必背红宝书》、《中医必背蓝宝书》等中医文化基础课本。主讲《中医医案与临证思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开展中医文化学术研究。从事中医文献研究工作30余年,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骨干,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医古籍整理、中医传统知识保护、中医学术流派、中医文化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整理《灵枢经》《千金方》等中医古籍15种,出版《中医之本》《肾病实用方》等中医学术著作20余部。

3.积极开展中医文化科普教育。作为全国首席健康科普专家,通过大会报告、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等方式,积极开展中医文化科普教育。坚持开办“双泉周末”公益讲座,创办“内经日历”“岐黄砖刊”等公益栏目。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4)完成人

宋咏梅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810

最后学历

博士

专业技术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院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医医史文献教学与科研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联系电话

0531-89628321

移动电话

13176670581

电子信箱

songym0200@163.com

通讯地址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2年,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2021年,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2019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

2019年,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主要承担中医文献、文化课程建设、教改实施与推广应用工作。

1.中医文献课程教学与实践。组织中医文献教学研究与实践,改革模式,授课中立足中医文化,注重中医文化相关课程的深入讲解。注重课程理论的深入研究,参与成果总结与凝练。

2.推动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推进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并积极利用此平台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建设社会实践类中医药文化课程。组织学生成立中医药文化宣讲团,定期开展宣传工作,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增强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

3.开展中医文献与文化学术研究以《中华医藏》及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专项为依托,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研究,为中医药文化教育提供重要素材。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5)完成人

范磊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902

最后学历

博士

专业技术

副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医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技术史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联系电话

053189628226

移动电话

13791047243

电子信箱

fleisky@163.com

通讯地址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1年,主讲课程《中医膏方学》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混合式课程;

2021年,参与的课题获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二等奖;

2020年,参与的课题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0年,主讲课程(第三位)《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在线课程;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1.参与MOOC平台中医文化自主学习支持体系的研究。指导学生SRT项目,成果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多次被评为校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

2.开发教学资源、探索创新途径。主持《中医膏方学》、参与《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在线课程的建设与运行,研究成果获山东省优秀共享课程一等奖,《中医膏方学》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混合式课程,《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被认定为省级一流在线课程。

3.参与中医文化学科体系构建工作。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成员,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医藏》编纂项目学术办公室成员。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学团队”骨干成员。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6)完成人

叶蕾

出生年月

19793

最后学历

博士

专业技术

副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副院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滨州医学院

联系电话

0535-6913353

移动电话

15315168011

电子信箱

bzmcyelei@163.com

通讯地址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主持获得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2年,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18年,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4年,获山东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三等奖。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从事中医学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管理工作,主持中华医学会、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试研究项目等多项教学研究项目,以副主编、编委等参编教材多部。

1.参与中医文献、经典和文化课程体系方案的设计,参与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的研讨等各项工作。

2.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参与相关教材编写和项目成果的总结提炼。

3.在滨州医学院中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该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方法改革,2门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课程。

4.参加校内外的各项交流活动,推进项目的推广与应用。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7)完成人

臧守虎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49

最后学历

大学

专业技术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医文献研究与教学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联系电话

89628319

移动电话

13793138161

电子信箱

zangshh@sohu.com

通讯地址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4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1年,参与项目《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2011年,主持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伤寒类医著集成》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1.采用传统思想文化与中医文化视域交融的方法,对中医经典进行多元化、多向度、多层次的深度诠释与解读。在传统文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上,采用传统思想文化与中医文化视域交融的方法,对中医经典进行多元化、多向度、多层次的深度诠释与解读。主持并完成“《黄帝内经》与黄老之学的关系研究”“中医理论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还原与现代新构建”课题,出版《鉴往知来:〈易经〉读本》《100字读懂〈老子〉》《中医学与新健康》等。

2.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医文化学》《中国传统文化》。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文化学》《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互动影响,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特色,较完美地实现了文医交叉融合,并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文化的固有思维方法、理论特色。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8)完成人

王琳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010

最后学历

研究生

专业技术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教务处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高等教育管理;推拿学教学与科研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联系电话

89628118

移动电话

13793138161

电子信箱

wangling701031@126.com

通讯地址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主持项目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1年,主讲课程《齐鲁小儿推拿》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2018 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7 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6 年,获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主要承担中医经典课程建设、教改实施,以及成果总结与推广应用工作

1.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制定了中医文化课程体系构建、中医文化课程建设与改革等相关文件和规定,切实保障本项目的建设与实施。  

2.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校际交流,加强成果推广应用。  

3.强化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建设,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了课程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组织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43 门。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9)完成人

王春燕

出生年月

1978 6

最后学历

研究生

专业技术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医医史文献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联系电话

0531-89628321

移动电话

18678291675

电子信箱

where_it@163.com

通讯地址

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获山东省教育成果特等奖;

2021年,主讲课程(第三位)《中医文献学》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1.立足中医传统文化,对中医基础课程进行深入解构与阐释。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际发展与成长需求,在深入研究中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医基础课程进行深度解析。讲授的《中医文献学概论》课程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

2.在一线教学工作中,践行团队教学理念,取得良好成效。注重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组建教学团队,进行全面总结与凝炼,推进成果广泛应用。主持并完成“疫情下中医药专业的教育现状与改革研究”课题,参编《天行——人类历史进程中的50场瘟疫》,参编《齐鲁医学与文化》。主持“中美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比较研究”课题。

3.参编教材。参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本草典籍选读》《中医名方名药》,注重本草典籍的阅读与本草文化的阐释。

4.注重中医文化传播。在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下进行中医文化的传播。出版的科普专著《星空奇遇记》入选教育部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品“赤壁烈火寻源之旅 ——瘟疫对赤壁之战的影响”获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一等奖。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0)完成人

徐琬梨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110

最后学历

研究生

专业技术

副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副院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高等教育管理;中医诊断学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联系电话

89628076

移动电话

13869142792

电子信箱

13869142792@163.com

通讯地址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1年,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2021年,获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0年,主讲课程(第二位)《中医诊断学》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2015年,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2014年,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主要承担中医经典课程建设、教改实施,以及成果总结与推广应用工作

1.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与在线课程建设

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基于名家医案的临床能力培养与一贯式评价系统的构建及APP研发);主持完成在线课程“探案识证学诊断”的制作,以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古今名家医案为基本解析内容;开展中医学专业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相关研究

2.践行团队教学理念

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积极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广与创新实践,促成“对分课堂全国教研示范基地——中西医学课程对分教研基地”的落成。





本 人 签 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1)完成人

张蕾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002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副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医医史文献

工作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联系电话

0531-89628335

移动电话

17686605729

电子信箱

Zhlei18@126.com

通讯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1年,主讲课程《中国医学史》被认定为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

2020年,主讲课程《中国医学史》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2019年,获第二届“京鲁杯”课程思政教学比赛   一等奖。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处分






1.承担中医文化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主讲《中国医学史》课程,任在线开放课程《漫漫医海话医史》负责人。20201月,主持《中国医学史》混合式教学获评省级一流课程。

2.在教学中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整合。深入挖掘医史思政素材,以中医自信、珍爱生命、仁爱济世、责任担当、人文关怀、精勤不倦、审谛覃思、变通创新等8个方面凝练归纳,应用于教学。20214月,主持《中国医学史》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

3.承担中医文化类研究课题。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齐鲁名医学术评传》,注重探讨齐鲁文化影像下的医家成就。参与《中华医藏》方书部分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为中医药文化教育提供重要素材。






本 人 签 名: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

单位名称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主管部门

教师发展中心

联 系 人

孙咪

联系电话

0531-89628701

0531-89628056

邮政编码

250355

通讯地址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

电子信箱

60011611@sdutcm.edu.cn










山东中医药大学重视中医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制定中医文献与文化学科发展规划,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立项研究,提供政策、人员、经费保障,大力推进中医文化教育教学工作。

1.强化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机构建设。组建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设置系列研究室(中心)、教研室,配齐图书资料室、建有省级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为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条件保障。

2.推进项目研究与实践。组织项目团队围绕学校教学工作的痛点难点进行系统设计,开展中医文化课程分类建设,设立重大项目支持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招标建设。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研究成果深入论证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研究实践。建设了一批名师、名课、名教材、名团队。

3.支持项目推广与应用。组织骨干研究人员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会议,支持研究团队进行成果交流;组织骨干人员参加中医文化教育科普活动,促进中医文化交流与传播,保障了本成果的广泛推广与实际应用。

单 位 盖   章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二)完

成单位名称

滨州医学院

主管部门

山东省教育厅

联 系 人

叶蕾

联系电话

15315168011

0535-6913024

邮政编码

264003

通讯地址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

电子信箱

bzmcyelei@163.com




学校积极推进中医文化育人工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对接,参与中医文献、经典和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该课程体系。

学校明确中医学专业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修订人才方案,全力推进中医文献、经典和文化综合教育改革。根据阶段目标设置相关课程。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出台相关制度政策,搭建平台,完善与课程体系构建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形成了教育教学改革长效保障机制。




单 位 盖   章









四、申报单位意见




(本栏由申报单位(第一完成单位)填写,根据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况写明申报理由和结论性意见,不超过400字)

本成果依托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教师团队,以守正创新为宗旨,实施中医文献、经典、文化教育综合改革,以“通文献、明经典、厚文化、强思维”为目标,着眼于中医成才核心要素开发系列新课程,着眼于新时期大学生认知规律变革教学模式,着眼于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机制,形成具有核心性、时代性、开放性特征的中医文化课程体系。

本成果支持7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成功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主编行业规划教材12种,出版编著13部;中医文献与文化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成山东省中医经典教学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

总之,本成果顶层设计和实施体系理念先进、立足点高、创新性强,在理论上有拓展,在实践上有创新,受益面广,成效显著,社会影响深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同意推荐申报。


申报单位公章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版权所有